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机构简介 >> 正文

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概况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06日 10:01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研究,提高服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水平,培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色,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根据德院政字[2023]9号文,决定成立德州学院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2023年7月5日德州学院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正式揭牌。

一、发展目标

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和智慧,围绕黄河文化研究、运河文化研究与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承担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推出一批彰显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特色的重要成果,逐步将研究院建设成为特色显明、优势突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黄河运河融合发展研究”学术高地,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传播的高端交流平台,文理交叉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文化产业孵化源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高端智库,为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打造独具特色的“两河牵手”宏伟景观提供智力支持。

二、研究方向

(一)黄运文献整理与研究:黄河运河历史文献资料非常丰富,现存与之相关的各类文献有数百种之多,包括史书、地理、方志、政书、类书、档案、笔记、文集、小说、碑刻、家谱、民间文献、口碑资料等;此外,民国时期还留存了大量的治河报告书、计划书及纪实性纪略、日记、档案等为研究两河区域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及水文、地质、生态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我们拟在搜集、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系统校勘、辨伪、辑佚、诠释和汇注,为黄河、运河文化研究,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支撑。另将仲舒研究融入本方向,建立董子书院,出版《董子学刊》。通过董子文化研究、董子文化展览、董子文化论坛等形式,打造、推广和传播董子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山东“南有孔子,北有董子”的儒家文化研究体系和传播基地。

(二)黄运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主要围绕黄河运河环境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关联、黄运治理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冲突解决机制、黄运区域产业-要素-信息空间布局的发展规律、黄河运河生态文明携手共建、黄河运河国家公园融合发展,黄运区域基础公共资源和服务的配置与协同优化、黄运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机理及其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我国特色的多层次、全方位、与时俱进的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道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与协同治理,为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打造独具特色的“两河牵手”宏伟景观建言献策。

(三)黄运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对黄河运河区域民俗事项进行田野调查,如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歌谣、传统戏剧、曲艺、民间语言等,以及作为其产生和生存的重要背景与环境的生活类民俗文化,如农工商业、服饰、饮食、居住及建筑、交通、传统技艺、民间乐舞、民间游艺与杂技、岁时节日、人生礼俗、民俗信仰等,将其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录入民俗数据库中,同时对重点调查的民俗文化事项如苏䘵王墓研究、黄运号子研究、黄运手造技艺传承、黄运老字号等进行整体性的理论剖析与研究。深入挖掘黄河运河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大力推动黄河运河生态建设与文化传承,为“一廊六片”黄河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提供研究支撑。将苏禄王墓研究融入本方向中。苏禄王墓及苏禄王后裔是海丝文化与运河文化融合的结晶。苏禄王沿海上丝路而来,沿大运河北上,入京朝贡,圆满完成来华使命,最后安息于运河之畔。这样,海上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就成为两大文明——中国儒家文化与南洋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纽带,大运河成为海上丝路的延伸,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由此连接,完成了对接与循环,苏禄王墓则是海丝文化与运河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拟从苏禄王及中菲关系研究、苏禄王后裔谱系研究、苏禄王后裔文化研究、苏禄王墓遗产保护研究、中菲文化交流研究、海丝文化与东盟关系研究、海丝文化与民族融合研究、儒家文化圈与东盟文化研究等方面,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时代意义,彰显运河文化与海丝文化和平、包容与合作的精神内核。

(四)黄运区域文学、艺术研究:对中国文学中的黄河运河言说方面的史料进行发现和整理,探讨黄河运河意象被作家所赋予的不同象征内涵,研究黄河运河作为重要意象在文本结构的位置,总结叙述者或抒情主人公与黄河运河的不同关系模式,反思因河而生而兴的传统生活方式、 地方文化的溃败消亡等河流文化危机,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梳理黄运区域艺术,寻求国家与区域文化认同,形塑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标识,,为当前构建命运共同体、呈现国家形象提供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提炼黄河精神和运河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阐释黄河运河文化的内涵价值,弘扬黄河运河文化的时代精 神,实现黄河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五)黄运文化与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从公共交往空间、精神文化空间、历史记忆空间等维度探究黄河、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教育价值,传承中华民族民族勤劳智慧的品格、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黄河运河优秀文化精神的挖掘、传承、创造性转化与大学生教育、基础教育的融合发展开展研究,发掘黄河运河文化内蕴的育人价值,讲好黄河运河文化故事,推进中华文化自信自强。

(六)黄运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深入分析黄河运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路径,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两河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带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将黄河运河文化资源进行数字信息采集、加工、存档,分门别类进行录入,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图书馆等云数据资源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黄运文化深入研究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文旅融合,形成数据资源集群,实现数据共享、数字资源展示及提供精准的文化数据服务。

三、组织领导与架构

(一)黄河运河研究院建设领导小组

主要职责:统筹研究院发展规划制定、团队建设、经费投入、条件建设等,推进研究院高质量发展。

 长:赵长林

副组长:李永平

 员:于家峰、李亭、刘丽霞、赵志敏

(二)研究院领导班子与机构设置

1.领导班子

长:黄传波

执行院长:黄金元  负责研究全面工作。

副院长:邵丽光  分管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学术委员会等工作。

办公室主任:乔毅 负责教学、科研、内外服务等业务助理工作。

2.研究机构

暂设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和运河文化研究中心。

首席专家:吴欣

3.研究人员

专职研究人员:根据研究中心院长提名,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有关研究人员组成,其人事关系、工资绩效、科研教学等仍归属所在学院。根据需要引进各研究方向相关学科高层次学者、博士,其人事关系、工资绩效、科研教学等归属黄河学研究院。

兼职研究人员:由国内外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

(三)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主任:赵长林  副主任:李永平、董绍辉黄金元

首席专家:吴

学术委员会成员:赵长林、李永平、吴欣、黄金元、季桂起、王守栋、梁国楹、张明福、王德胜、黄传波、李春光、王鹤、杨颖、陈伟、段文。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56号 邮编:253023 邮箱:dili8888@126.com 联系电话:0534-8985817
©2020-2021 山东德州学院 鲁ICP150269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