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研究,提高服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水平,培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色,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根据德院政字[2023]9号文,决定成立德州学院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2023年7月5日,德州学院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正式揭牌。
一、发展目标
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和智慧,围绕黄河文化研究、运河文化研究与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承担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推出一批彰显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特色的重要成果,逐步将研究院建设成为特色显明、优势突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黄河运河融合发展研究”学术高地,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传播的高端交流平台,文理交叉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文化产业孵化源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高端智库,为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打造独具特色的“两河牵手”宏伟景观提供智力支持。
二、研究方向
(一)黄运文献整理与研究:黄河运河历史文献资料非常丰富,现存与之相关的各类文献有数百种之多,包括史书、地理、方志、政书、类书、档案、笔记、文集、小说、碑刻、家谱、民间文献、口碑资料等;此外,民国时期还留存了大量的治河报告书、计划书以及纪实性纪略、日记、档案等,为研究两河区域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及水文、地质、生态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我们拟在搜集、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系统校勘、辨伪、辑佚、诠释和汇注,为黄河、运河文化研究,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支撑。另将董仲舒研究融入本方向,建立董子书院,出版《董子学刊》。通过董子文化研究、董子文化展览、董子文化论坛等形式,打造、推广和传播董子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山东“南有孔子,北有董子”的儒家文化研究体系和传播基地。
(二)黄运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主要围绕黄河运河环境系统与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关联、黄运治理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冲突解决机制、黄运区域产业-要素-信息空间布局的发展规律、黄河运河生态文明携手共建、黄河运河国家公园融合发展,黄运区域基础公共资源和服务的配置与协同优化、黄运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机理及其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探索我国特色的多层次、全方位、与时俱进的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道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与协同治理,为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打造独具特色的“两河牵手”宏伟景观建言献策。
(三)黄运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对黄河运河区域民俗事项进行田野调查,如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歌谣、传统戏剧、曲艺、民间语言等,以及作为其产生和生存的重要背景与环境的生活类民俗文化,如农工商业、服饰、饮食、居住及建筑、交通、传统技艺、民间乐舞、民间游艺与杂技、岁时节日、人生礼俗、民俗信仰等,将其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录入民俗数据库中,同时对重点调查的民俗文化事项如苏䘵王墓研究、黄运号子研究、黄运手造技艺传承、黄运老字号等进行整体性的理论剖析与研究。深入挖掘黄河运河厚重的文化内涵,彰显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大力推动黄河运河生态建设与文化传承,为“一廊六片”黄河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提供研究支撑。另将苏禄王墓研究融入本方向中。苏禄王墓及苏禄王后裔是海丝文化与运河文化融合的结晶。苏禄王沿海上丝路而来,沿大运河北上,入京朝贡,圆满完成来华使命,最后安息于运河之畔。这样,海上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就成为两大文明——中国儒家文化与南洋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纽带,大运河成为海上丝路的延伸,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由此连接,完成了对接与循环,苏禄王墓则是海丝文化与运河文化融合的历史见证。拟从苏禄王及中菲关系研究、苏禄王后裔谱系研究、苏禄王后裔文化研究、苏禄王墓遗产保护研究、中菲文化交流研究、海丝文化与东盟关系研究、海丝文化与民族融合研究、儒家文化圈与东盟文化研究等方面,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与时代意义,彰显运河文化与海丝文化和平、包容与合作的精神内核。
(四)黄运区域文学、艺术研究:对中国文学中的黄河运河言说方面的史料进行发现和整理,探讨黄河运河意象被作家所赋予的不同象征内涵,研究黄河运河作为重要意象在文本结构的位置,总结叙述者或抒情主人公与黄河运河的不同关系模式,反思因河而生而兴的传统生活方式、 地方文化的溃败消亡等河流文化危机,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梳理黄运区域艺术,寻求国家与区域文化认同,形塑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标识,,为当前构建命运共同体、呈现国家形象提供具有地方性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提炼黄河精神和运河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阐释黄河运河文化的内涵价值,弘扬黄河运河文化的时代精 神,实现黄河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五)黄运文化与教育融合发展研究:从公共交往空间、精神文化空间、历史记忆空间等维度探究黄河、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教育价值,传承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品格、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黄河运河优秀文化精神的挖掘、传承、创造性转化与大学生教育、基础教育的融合发展开展研究,发掘黄河运河文化内蕴的育人价值,讲好黄河运河文化故事,推进中华文化自信自强。
(六)黄运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深入分析黄河运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播路径,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两河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带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将黄河运河文化资源进行数字信息采集、加工、存档,分门别类进行录入,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图书馆等云数据资源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黄运文化深入研究和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文旅融合,形成数据资源集群,实现数据共享、数字资源展示及提供精准的文化数据服务。
三、科研成果
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研究团队凝心聚力,潜心研究,在德州黄河区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德州运河商业贸易、民风民俗、文物古迹、非遗手造以及“两河牵手”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2023年,科研立项课题成果丰硕:先后获批国家人文社科基金后期资助1项,全国高古委古籍整理项目1项,山东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项,山东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项,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1项,山东省社科联项目5项,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项,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16项,德州市社科规划项目2项,第十一届“调研德州”课题1项。科研获奖取得突破:荣获德州市第三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贡献奖1项,德州市第三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一等奖1项,德州市第三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三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3篇。详细情况,见以下附表:
科研项目
项目主持人 |
项目名称 |
来源 |
起止时间 |
季桂起 马 超 |
《春秋繁露》释义 |
国家人文社科基金后期资助 |
2023-2027 |
张金平 |
《古欢堂集》校注 |
全国高古委古籍整理项目 |
2023-2027 |
王守栋 |
德州历史文化故事 |
山东社科规划一般项目 |
2023-2024 |
马立婧 |
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的鲁北鼓吹乐研究 |
山东社科规划一般项目 |
2023-2027 |
田莹莹 |
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
山东社科规划青年项目 |
2023-2027 |
韩 晗 |
文化自信视域下鲁西北非遗舞蹈“人-地-舞”的传承与影响力研究 |
山东社科规划青年项目 |
2023-2027 |
党月异 |
黄运一体(山东段)视域下的文旅融合深度研究 |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研究课题(省文化厅) |
2023-2024 |
田莹莹 |
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研究 |
山东省社科联 |
2023-2027 |
韩志超 |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文体旅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
山东省社科联 |
2023-2027 |
樊海伦 |
“两创”背景下德州运河号子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
山东省社科联 |
2023-2027 |
吕淑娟 |
宁津杂技文化东亚传播研究 |
山东省社科联 |
2023-2027 |
布乃斌 |
空间社会学视角下信访实践的社会逻辑——以“陵县模式”为例 |
山东省社科联 |
2023-2027 |
杨 蕾 |
山东两河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 |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协会) |
2023-2024 |
杨 蕾 |
山东两河文化数字化传播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文旅融合与文化传播(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陈广凤 |
以德州黄河、大运河高质量景观带建设为载体的“两河”文化融合与衍生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文旅融合与文化传播(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唐克己 |
创建“体育名城”中黄河运河流域河道-体育旅游融合民族文化宣传发展的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文旅融合与文化传播(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张文明 |
“两河”专题文献资源建设与特色服务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文化价值与演进融合(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姚增根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两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文化价值与演进融合(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王敏 |
德州“两河牵手、融河而成”特色文化底蕴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文化价值与演进融合(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韩洁 |
“两河”牵手文化话语体系建构的创新路径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文化价值与演进融合(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袁颖 |
大运河讲述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故事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文化价值与演进融合(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王莉娜 |
“两河”文化背景下“德州手造”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地域文化与传承创新(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赵复强 |
大运河商贾文化与黄河水润文化在德州的融合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地域文化与传承创新(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尹杰 |
两河牵手“文化”视域下德州地区古代物质文化与艺术审美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地域文化与传承创新(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于红 |
用音乐传承创新千年德州河运文化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地域文化与传承创新(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任 陆 |
“两河”(德州段)民歌的发展脉络与融合途径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地域文化与传承创新(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汤琦 |
“两河”文化碰撞下德州美食的活化路径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地域文化与传承创新(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穆慧玲 |
挖掘“两河”文化底蕴,打造德州纺织服装“非遗工坊”产业链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地域文化与传承创新(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张胜勇 |
古代“嫦娥奔月”神话与现代德州文化形象研究 |
德州市两河牵手文化研究课题·地域文化与传承创新(市委宣传部) |
2023-2024 |
李永添 |
数字化语境下黄、运河号子及民歌民谣文化牵手研究 |
德州市社科规划 |
2023-2024 |
乔毅 |
明清地方志所见董子相关文献整理研究 |
德州市社科规划 |
2023-2024 |
王海霞 |
数字化语境下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问题研究——以两河号子及民歌民谣为例 |
第十一届“调研德州”课题 |
2023-2024 |
科研获奖
获奖人 |
获奖论著 |
获奖类别及等级 |
魏训田、王守栋、张宝泉 |
丛书《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第四辑》 |
德州市第三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贡献奖 |
王守栋 |
论文《清代苏禄国聘任华商充当贡使考述》 |
德州市第三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一等奖 |
刘耀辉 |
论文《凸显漕仓文化特色,打造休闲文旅小镇——以德州北厂运河休闲文旅小镇开发建设为例》 |
德州市第三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三等奖 |
李芳菲 |
论文《明清山东运河区域饮食文化的嬗变》
|
德州市第三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二等奖 |
王守栋 |
著作《德州运河文化遗产》 |
德州市第三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三等奖 |
张 琳
|
研究报告《德州市水系连通建设背景下水利康养融合发展探索》
|
德州市第三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三等奖 |
张立新 |
研究报告《黄河文化与高中历史课的融合情况调研》
|
德州市第三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三等奖 |
陈玉玲
|
论文《浅析大运河文化带德州段的文化特征及建设方向》
|
德州市第三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三等奖 |
刘咏梅
|
论文《隋唐时期大运河德州段历史功能考辩》 |
德州市第三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别三等奖 |
科研论文
作者 |
标题 |
发表刊物 |
发表时间 |
杨 蕾 |
冀鲁边红色文化的短视频传播 |
德州学院学报 |
2023.06 |
贺同赏 |
夏津方言俗词俗语例释 |
德州学院学报 |
2023.10 |
崔秀霞 |
德州运河文学——德州董子名胜诗探微 |
德州学院学报 |
2023.06 |
四、学术交流
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成立伊始,便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相继举办董子研究座谈会、祭董大典暨董仲舒思想研讨会、董子研究高端学术报告会、黄河与汉文化传承主题报告暨“德文化”建设座谈会等。
(一)举办董子研究座谈会
2023年6月2日,德州学院黄河运河研究院董子研究座谈会在博文楼329举办。会议由德州学院黄河运河研究院院长黄传波主持,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永平与会,德州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季桂起、教育部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武道房教授、德州市社科联史成志主席作为主要发言人参会。科研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部分教师也参加了座谈。李永平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季桂起教授、武道房教授颁发了德州学院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兼职教授聘书并致辞。李校长介绍了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情况,表示董子文化是黄河运河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院的科研平台建设,推动校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服务区域文化协同创新,打造董子文化研究体系和国际化传播基地。与会专家就董子与“德”文化研究、董仲舒哲学思想研究、董仲舒政治思想研究、《春秋繁露》研究、董子文化历史传承研究、德州董颜祠与董颜文化、董子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董仲舒法学思想研究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最后,季桂起教授对董子研究的学术价值与当代价值、董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董子研究的相关文献与研究方法等问题做了总结性发言。座谈会全面梳理了董子文化的研究现状,确定了下一步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董子研究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对研究院形成科研特色和品牌、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举办董子研究高端学术报告会
2023年9月16日下午,在德州市举办第十四届董子文化旅游节之际,我校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举办董子研究高端学术报告会,全国著名学者、复旦大学社会教授谢遐龄先生和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衡水学院原党委书记李奎良先生等应邀作专题学术报告。副校长刘印房参加会前座谈,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有关专家、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聆听了报告会。两位教授的学术报告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视野宏阔,线索清楚,对与会者是一次极为享受的学术熏陶。此次董子研究高端学术报告会是黄河文化研究院成立以来,又一次高级别的重要学术交流活动,对于进一步推动我校对德州历史文化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黄河与汉文化传承主题报告暨“德文化”建设座谈会
2023年12月8日,由黄河运河研究院主办的“黄河与汉文化传承主题报告暨德文化建设座谈会”在博文楼329多功能厅举行。菏泽市社科院院长荣海生教授、德州市社科联刘小文副主席以及文学院黄传波、黄金元、邵丽光、党月异、贺同赏、刘耀辉、崔秀霞等20余位黄河运河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部分学生代表列席会议。荣海生教授应邀作题为《黄河与汉文化传承》主题报告。荣海生教授长期从事社科理论研究、社科普及工作30余年,理论功底扎实、研究经验丰富,在黄河文化、地方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方面颇有建树、较为权威。2012年以来,荣海生先后到东南亚讲学,在菏泽市电视台录播文化讲座多期,出版文化书籍4部,发表论文近200篇,获多项省市社科成果奖。围绕黄河战略和文化“两创”要求,荣海生及其团队从黄河源头到黄河入海口,进行了多次调研,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团队还承担并完成市省社科规划课题和市领导安排课题多项,组织编辑出版了黄河文化廊道书籍1部,为黄河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荣教授从“黄河文化内涵、汉文化渊源以及黄河文化与汉文化融合发展”三个方面,全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深刻内涵,为全力推进黄河文化“两创”在齐鲁大地落实落地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我院黄河运河文化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黄金元教授参加全国颜氏家训家风与中华民族家文化研讨会
2023年11月26-27日,由全国家文化研究机构联席会议秘书处主办、江苏师范大学中华家文化研究院协办、世界颜子文化交流促进会、浙江颜子研究会承办的“全国家文化研究机构联席会议二次会议暨颜氏家训家风与中华民族家文化研讨会”在山东曲阜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社会组织和媒体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东方圣城曲阜,我院黄金元教授应邀参加并作大会第一板块的主题报告。黄金元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从颜真卿仕宦行迹看颜氏家训中的君子文化》。黄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颜真卿一生德业被书名掩盖,他不仅是一名家喻户晓的书法大家,更是一位充满浩然正气、忠烈精神的唐代名臣。儒家君子文化具有尚德的特征,颜真卿不论是中年在德州大地上“奋戈守平原”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还是晚年为国慷慨赴险、以身殉职,都是源于颜氏家训中君子文化的熏陶、培育,既是对颜氏家族文化的发展,也是对儒家君子文化中忠诚、爱国、正义这种大德精神的最好诠释,当代教育应该深入研究、总结这种大德教育的规律。黄教授的报告在与会学者、专家中引发关注、共鸣。
五、服务地方
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的宗旨是“挖掘德州黄河运河文化资源,丰富德州地域文化内涵,提升德州地域文化品位,为建设区域经济文化高地服务”,因而研究院成立以来,发挥高校人才聚集优势,积极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大力开展校内外协同创新,为构建德州特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形象,建设区域文化高地,促进德州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作了不懈努力。
(一)协办2023年祭董大典暨董仲舒思想研讨会
2023年9月16日,德州市社科联、德州学院黄河运河研究院、德州董子文化研究会、德州董子研究院共同举办2023年祭董大典暨董仲舒思想研讨会。德州学院黄河运河研究院院长黄传波、执行院长黄金元以及王守栋教授、党月异教授、乔毅博士、李永添博士、布乃斌博士等参加会议。
(二)参加“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建设方案论证会
2023年10月10日,黄传波、王守栋教授代表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参加“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建设方案论证会,设计方案由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设计。黄传波、王守栋教授代表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从展示主题、展示策划核心理念、内容脉络及纲要、主副馆区的概念设计方案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设,得到文旅局和设计方的高度认可。
(三)参加第二届“大运河河北段”学术研讨会
11月3日—5日,刘耀辉副教授应邀参加了在河北故城召开的第二届”大运河河北段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聚焦大运河文化带文旅融合发展、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大运河水工智慧与城市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刘耀辉副教授提交了论文《大运河德州段历史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并在小组交流中发言,同时对德州市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的大运河“一廊六片区”项目开发进展情况向与会嘉宾做了推介。
(四)参加德州南运河“上码头民俗园”建设座谈会
2023年11月28日,德州学院“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黄金元、王守栋、刘耀辉、崔秀霞、刘淑青等应德州运河朗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岳朗邀请,参加德州南运河“上码头民俗园”建设座谈会。我院专家学者对码头名称、楹联匾额、名胜古迹、历代名人、历史传说与故事、非遗文化等文化景观设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