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上午,王守栋教授应邀为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22级汉本作题为“德州运河文化”的专题讲座。王教授指出:德州地处黄河、运河的交汇地带,因黄河而育,因运河而兴;因黄河而名,因运河而盛。底蕴丰厚、波澜壮阔的黄河文化与兼容并蓄、丰富多彩的运河文化在这里交融,迸发出璀璨的文明之光。德州运河肇始于隋朝大业四年(608)的永济渠,后经唐宋的疏浚、元朝的整修和明清的畅通,前后历经1400余年。悠久的历史,沉淀下丰富的文化遗产。
大运河在德州大地上刻下了道道印迹,诸如运河故道、河湾、月河、减河、岔河、堤防、险工、减水坝、船闸等,成为德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大运河德州段扼南运河与卫运河之要冲,航运发达,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沿岸码头林立,仓储丰厚,各类漕运官署衙门星罗棋布,盛极一时。随着运河漕运的繁荣,德州运河商贸达到鼎盛。明清时期的德州是运河重要码头,工商繁荣、客商云集、仓储丰富、交易繁盛。明代逐步形成了“九街八巷”为中心的繁华商业区,成为全国33个经济重镇之一。清代进一步繁荣,到清乾隆时,城内有街30,市2;城外有街29,市7,巷3,商号400余家,作坊200多家,店铺连门,商品琳琅满目。德州城西码头十余处,货积如山,市井繁荣,盛极一时。
大运河德州段历经千余年的沉淀,文化底蕴极其丰厚,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两岸寺庙宫观及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如回龙庙、大王庙、天妃宫、慈氏寺、银瓦寺、董子读书台、柳湖、数帆亭、乾隆行宫、九达天衢坊、苏禄王墓等点缀于运河之畔,成为运河文化的璀璨明珠。
德州苏禄王墓、南运河德州段、德州码头和四女寺水利枢纽是迄今为至德州四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德州最为典型的文化标识。